3月14日消息,春节假期过后,随着工厂复工和供应链恢复正常,中国集装箱运输量在3月份出现了短期回升。 但外贸复苏还需要更多时间。
“我们3月份的集装箱量比2月份同期翻了一番,而往年只增长了60%左右,”一家专门从事中美贸易服务的国际货运代理负责人江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姜指出,今年春节假期后的反弹更为明显。
带有“成本加运费”和“完税后交货”条款的集装箱数量大幅反弹,这意味着中国卖方负责货物到达目的港或买方。 但对于“Freight on Board”条款的订单,根据该条款,卖家只对产品负责直到产品装上船,恢复速度较慢。
美国买家的订单减少,更多的人处于观望状态。 与此同时,中国订单,特别是来自跨境电商平台的DDP条款订单一直在增加。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3月12日,中国监测港口货物总吞吐量超过3210万吨,环比下降2.4%。 但同期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 7.5%,达到 725,000 个 20 英尺标准箱。
浙江某货代公司负责人李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公司还没有看到太大的反弹,只是部分航线运价小幅上涨,比如美西航线运价上涨。 超过 100 美元。
江预测,本月的反弹是暂时的,真正的复苏可能要等到第四季度。 “一些工厂收到了下半年的订单,”他说。
此外,虽然外贸能回暖到何种程度还不得而知,但新能源汽车、户外电池、高端机电产品仍保持高增长,是公司重点关注的产品。
一站式物流国际平台Where to Ship首席执行官周世豪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除了新能源汽车,储能和光伏产品以及机械设备公司也在反弹。 即使是传统的纺织业也在快速增长。
阿里巴巴国际站一位行业负责人表示,外贸总体趋势是企稳回升。 该人士补充说,基础是通胀正在下降,库存拐点在即,海外采购需求有望在3-4月恢复。
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显示,2月份海外需求快速增长,3月世博线上活动期间增长30%。